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研究 > 学术探讨

谈“缺陷美”与文学

来源: 上海市老干部大学 作者: 罗顺良

  缺陷美,又叫残缺美,是美学领域中的一个概念,在文学艺术的创作活动中得到广泛的运用。为什么缺陷反而是美的呢?如果真正能领会其中的奥妙,对提高我们的阅读分析能力、文学鉴赏水平,拓宽文学创作的思路,都将起到有益的帮助。

  缺陷美,所以是美的,这是从真实而言的。明代的王祖嫡在《师竹堂集·缺陷说》中认为,缺陷是世界的本质,因此天地间与人世界的一切不能圆满,乃势之必然。作为反映客观世界的文学艺术不能脱离这个世界,一切文学艺术作品,唯其真实,才会可信可近,可亲可爱。真实是艺术的生命,只有真实才能实现其艺术魅力,才能体现其美。白璧微瑕,微瑕是白璧的缺陷。但正因为有了微瑕,才能真实地反映白璧本来的面目,才能充分地证明白璧是生自天然而绝非伪造的膺品。法国卢浮宫中的众多珍品中,雕塑《维纳斯》和《胜利女神》、油画《蒙娜丽莎》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其根本原因在于她们都有着各自的缺陷。维纳斯没有了胳臂却具韵致美,失去昂扬头颅的胜利女神却具健壮美,蒙娜丽莎尽管弱视,她的微笑却独具神秘美。值得一提的是,曾经有过好多方案要为维纳斯恢复原貌,但是到最后终于发现,没有一个完整的比残缺的更美。这正巧应了我国一位作家说的,如果硬要给没有胳膊的维纳斯安上四肢,这恐怕不是希腊的女神和爱神了,可能就会变成无锡惠山的泥人了。老舍在《人物描写》中说:“把一个人写成天使一般,一点都看不出他是从猴子变来的,便过于骗人。”

  世上十全十美的事物并不多见,我们常说金无赤金,人无完人,也正是这个原因。作为反映表现人类生活的文学艺术作品,完美不过是一种追求的理想,而缺陷才是真实的人生。作家张爱玲说,人生有三恨:一恨食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未完。鱼肉味美却多刺,是鱼肉的缺陷,更是食鱼人缺憾;海棠美丽却无香是海棠的缺陷,也是赏花人的遗憾;《红楼梦》精彩却失落了结局,是《红楼梦》的缺陷,更令读书人为之惋惜。尽管如此,还是有人品尝有毒的河豚,海棠依旧赏花人不断,一部《红楼梦》世代流传。

  美的东西有缺陷和残缺,给人以真实感、亲切感。《红楼梦》中有位个性刚烈的女子鸳鸯,是贾母跟前的使唤丫头。由于长得漂亮聪明伶俐,不仅博得贾母的欢心,而且被贾赦看中,强迫她做小妾。但这个被王熙凤认为“极有心胸气性的丫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对于这样一位人物,《红楼梦》第46回是这样写其外貌的:只见她穿着半新的藕色绫袄,青缎掐牙坎肩儿,下面水绿裙子,蜂腰削背,鸭蛋脸,乌油头发,高高的鼻子,两边腮上微微的几点雀斑。

  在一般人看来,美女脸上有雀斑,应是美女的缺陷。然而,这些雀斑非但不影响鸳鸯的美,反而显出她真实,可爱亲切。脂砚斋在评点这段描写时指出:“可笑近之野史中,满纸‘羞花闭月’‘莺啼燕语’,殊不知真正美人方有一陋处。”鸳鸯就是这样一个活生生的真正美人。这种真实而有缺陷的本色,要比那虚伪的完美形象美得多。

  缺陷美,它所以是美的,这是就整体而言的,当缺陷依附于整体美时而言的。新生儿是爱情的结晶,而分娩时要忍受巨大的痛苦;人们不因分娩的痛苦而放弃对新生儿的生育,反而给予了热情期待,为爱情成果的到来欢呼庆祝。分娩的痛苦是缺陷,但整体考察却是一种幸福。在文学作品中,当残缺和整体美相结合的时候,在艺术上才能产生很大的魅力。适度的残缺,有时反而比吃力不讨好的面面俱到的整体刻画更富于魅力。不过要注意到,美人身上的残缺,必须和美人作为一个整体,即残缺和美结合起来才能显出美。《红楼梦》二十四回写到史湘云是一个天使般的美女,但她有一个咬舌的毛病,叫“二哥哥”变成了“爱哥哥”、“厄哥哥”。脂砚斋对这种打破“美则无一不美”的窠臼手法大加赞赏,在批语中说:“不独见陋,且更觉轻俏娇媚,俨然一娇憨湘云立于纸上,掩卷合目思之,其爱厄娇音如入耳内。”可见《红楼梦》写到因此取笑史湘云,非但不觉其丑,反而增添了史湘云的娇媚。

  缺陷是事物本身的特征,有时表现为隐藏的部分或者是空出的部分。这像绘画艺术中的“留白”一样,是整幅绘画中的不可或缺部分。清代的华琳说:“画中之白,即画中之画,亦即画外之画也。”因此,对文学作品中的隐藏部分或“留白”部分作整体的研究,也能体会其“缺陷美”。老作家王愿坚的《七根火柴》写了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件事。由于暴雨、寒冷、饥饿和伤口发炎,战士卢进勇掉队了。在迷蒙的雨雾中,他踩着荒草烂泥,艰难地前进,忽然听到一声低微的叫“同志……”,原来一位战士在一棵小树下倒下了。这位战士吃力地要卢进勇从他腋窝里摸出一个小纸包,并慎重地把小纸包里的党证和七根火柴一一数给卢进勇,一再叮嘱:“记住,这……这是大家的……你把它带给……”可是此后的文章却是这样写的:“卢进勇悄悄走到后卫连指导员的身边。映着那闪闪跳动的火光,他用颤抖的手指打开了那个党证,把剩下的六根火柴一根根递给指导员的手里,同时以一种异常的声调数着:‘一、二、三、四……’”文章前面说是“一共有七根火柴”,而最后却说“剩下的六根火柴”,还有一根哪里去了呢?作者没有交代。但我们可以揣测到,那无边的黑夜里一簇簇燃烧着的篝火,就是一根火柴引燃的。因为在文章的前面,曾经谈到“就在他掉队的前一天,他们连里己经因为没有引火的东西而只好吃干粮了”。当读者回过头去找那根火柴时,才恍然意识到原来这根火柴己燃起了熊熊篝火,它己经将光明、温暖和欢乐带给战士们,从而更使读者看出了当时火柴的重要和珍贵,体会到那个转交火柴战士的崇高。在古今中外的文学领域中类似的写法不乏其例。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写了世外桃源之中,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完美的统一,没有压迫,没有纷争,没有忧伤,处处恬静和乐,人人敦厚纯朴……那么世内如何呢?这隐去的世内情况正是我们所说的“缺陷”,抓住世内和世外桃源的整体分析,我们就不难理解,陶渊明所津津乐道、难以忘怀、魂牵梦随的世外桃源的真正意图和目的。

  缺陷美,它所以是美的,这是从它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和深思而言的。清代龚自珍有“缺陷美”的说法,他在诗中有云:“未济终焉心飘渺,百事翻从缺陷好,吟道夕阳山外山,古今难免余情绕!”“未济”是说没有渡过河,表示的意义是一件事没有完成。结束《易经》的一卦却以“未济”命名,表明任何一个完成都是未完成的终结,是新问题的产生,是迈向新目标的开始。所以龚自珍认为,这像夕阳西下,虽然短暂却留下无限的余情。

  日本的风景画家和散文家东山魁夷在《一片树叶》中写道:“如果樱花常开,我们的生命常在,那么两相邂逅就不会动人情怀了。”因为人可以在短暂的生命中遇见更为短暂的花期,花才显得格外美丽。生命和花期的短暂不得不说是一种缺陷,然而正是这种缺憾,使我们和花朵的生命更加珍惜,也更加灿烂。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向晚意不适,驱车登乐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用诗的形式阐述了东山魁夷类似的意思,缺陷美不仅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享受,更重要的是发人深思,让人在不完美中追求完美,在失望中看到希望,在把握现实中创造未来,在对缺憾的超越中拥抱新的生活,达到真正的圆满之美。

  需要指出的是,缺陷美不是人为的结果,是生活的客观存在,更是作家根据生活在文学作品中的匠心独运。因此注重对文学作品中的缺陷美的分析鉴赏,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作品的主旨和作品中的人物。《水浒传》中的林冲,是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是个不可一世的英雄,但他的性格中有个缺陷,那就是逆来顺受。当林冲的妻子被高衙内调戏时,《水浒传》第七回这样写道:

  ……林冲赶到跟前,把那后生肩胛只一扳过来,喝道:“调戏良人妻子,当得何罪?”恰待下拳打时,认得是本营高太尉螟蛉之子高衙内……先自手软了。

  高衙内为了把林冲的老婆弄到手,制造了冤假错案,让林冲吃了冤枉官司,刺配沧州。在押解去沧州的路上,公差董超、薛霸陷害林冲,《水浒传》第八回这样写道:……林冲不知是计,只顾伸下脚来,被薛霸只一按,按在滚汤里。林冲叫一声:“哎也!”急缩得起时,泡得脚面红肿了……(薛霸)口里喃喃的骂了半夜,林冲那里敢回话,自去倒在一边。

  当两个公差在野猪林举起水火棍要取林冲性命时,被鲁智深救下,鲁要杀董超、薛霸两个公差时,反被林冲劝阻。到了沧州后,林冲是安心做囚犯了,直到高衙内又派人来害他性命,林冲这才忍无可忍,杀了人报了仇,走上了梁山落草造反的道路。这样一个性格懦弱,逆来顺受的人被逼得走上了造反道路,其社会黑暗到何等地步己不言自喻了。《水浒传》其中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这个主题自然而然让读者体味清楚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如是对于缺陷之美的沉思,更不容你我如痴似醉地读之、思之。

  (作者罗顺良为浦东新区老干部大学教师)

相关附件:
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