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员之家 > 文体

老年人锻炼身体别陷入误区

来源: 北京晚报 作者: 贾晓宏
  每天万步走练坏膝关节
  今年70岁出头的杨阿姨退休之后变成了“运动迷”。她迷上运动是有原因的,杨阿姨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属于典型的“三高”;同时还有关节炎,天气寒冷或潮湿时疼痛症状明显加重。到内科看高血压时,医生建议杨阿姨多锻炼锻炼,最好能减减体重,对治疗“三高”有一定辅助作用。于是,杨阿姨开始了大步走的历程:她每天腰里别着计步器,跟随小区里的老姐妹们绕着小区快走,每天至少走8000到10000步,不达目标誓不罢休。可是每次她没走多久,都觉得腿疼。女儿听说走路多了损伤关节,建议她多游泳,但杨阿姨觉得腿疼这点事对于她这样一个曾经是“铁姑娘”的人来说,根本不在话下,“咬牙坚持,迎难而上。”
  咬着牙坚持了三个多月,杨阿姨的膝盖疼得实在受不了了,她不得不跟着女儿到医院检查。医生建议做个CT,这一做检查才发现她的膝盖的软骨层基本上磨没了。医生非常“佩服”地说:“您每天走步这关节该有多疼啊。”由于膝盖软骨已经磨得差不多,很难通过其他的治疗手段改善症状,无奈之下,杨阿姨在半年内陆续接受了双膝关节置换手术。
  像杨阿姨这样“勇于克服困难”的老人非常多。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副主任医师李瑞说,他在门诊中经常能见到运动过度、运动方式不当的老年人。“有个叔叔腿疼,特别是上下楼的时候膝盖疼得格外厉害。”李瑞说,这位老人的朋友们给他出主意,让他“以毒攻毒”,“你不是上下楼腿疼嘛,那就天天练,过一段时间就能练好。”这位老人坚持着“以毒攻毒”三个月,后来腿疼得实在难以忍受,来医院检查后,医生判断必须要置换膝关节。
  关节不好适宜游泳骑车
  李瑞说,现在很多老年人迷上了爬山或者快走等运动方式。其实,每种运动方式并没有好与坏之分,只有适合或者不适合。从保护膝关节的角度来看,爬山和上下楼是不适合的运动方式,特别是下山和下楼从高处往低处走时,膝关节的负荷最高,是平时的4到6倍。“很多膝关节疾病患者早期症状往往表现在下楼时膝关节疼,其实这是最典型的症状。”李瑞解释说,膝关节的负荷随人体的运动和步态方式有很大的变化,膝关节站立位的静态受力为体重的0.43倍,而行走时可达体重的3.02倍,爬山时则可达体重的4至6倍。有些老年人下山时站在台阶上不敢走,就是因为下山时关节负重大,很难承受。下山时,膝关节总是处在交替屈膝负重的状态中,韧带松弛关节很不稳定,全靠支持带维持,当关节有横向位移时,极易损伤支持带,产生细小的纤维断裂,毛细血管出血。有些老年人现在坚持每天走10公里以上,虽然走路时关节的负荷要比上下楼和登山时的负荷小,但有些人走上一年半载也会觉得腿难以承受。
  李瑞建议,关节不好的老年人在运动时最好选择非负重锻炼,游泳、骑自行车等对下肢关节都有好处,同时又不损伤关节。李瑞说,老年人如果平衡协调性不好,担心不安全不能在公路上骑自行车,可以买一辆固定自行车放在家里,在家里锻炼。“切忌关节不好,就不锻炼。”李瑞说,关节不好一点不运动也不行,因为关节需要关节液来供应营养,代谢废物。但是关节液需要挤压才能进入腔内,因此不运动也不行。他建议,关节不好的老年人也可以每天到户外走上1到2公里。但是在运动前,一定要做好热身;运动时千万别争强好胜,“明确自己运动的目的是健身,重在参与。”
  安了心脏支架也别“窝着”
  与关节疾病的老人不同,得了心脏病特别是安了支架或者做了搭桥手术的心脏病患者往往都非常“娇气”,“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胡荣发现,不敢运动的心血管疾病老患者特别多,“恨不得天天不出门。”
  心脏安支架的人很多,名人也不少。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克林顿等都安了心脏支架,但是他们还活跃在公众的视线中,也没有彻底封闭在家里。胡荣有时在诊室问问安了支架的患者情况:“现在能自己上三层楼吗?”还没等患者回答,患者家属就会抢着说,“哪能自己上楼啊,我可不敢让他出门。”“我可怕他累着,要是再犯病了可怎么办啊。”
  实际上,每天适当运动,对心脏反而有好处;天天在家里猫着,反而不利于康复。胡荣说,绝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患者都不是单纯的心血管疾病,而是伴有血压、血脂、血糖异常等,还有些人体重超标。“心血管疾病患者往往自身有多种危险因素,而运动可以明显改善身体状况。”
  心脏病患者适合做什么运动,应该运动到什么程度,可以到医院问问专家的意见。病情稳定的患者,可以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一般来说,可以每周运动3到5次,每次30分钟以上。快走、游泳、慢跑等运动都可以。
  选运动项目也要考虑性格
  跳广场舞、踢毽子、玩柔力球、大步走……这些运动都是颇受老年人欢迎的运动项目。有些老年人不知道什么项目适合自己,就跟着邻居们一块儿凑热闹。实际上,运动项目的选择不仅要考虑身体条件,还要考虑自己的性格特点。北京小汤山医院有氧运动中心主任牛国卫说,老年人进行体育锻炼不是以艰苦来磨炼心灵的,体育锻炼应该是一种欢快的活动,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运动也在塑造和谐的心灵,在健康、舒畅中培育出一个愉悦、开朗、健康的性格来。“人的性格有别,其运动项目的选择也应不同。”
  不同性格的人到底应该如何选择运动项目呢?牛国卫建议,如果属于紧张型性格,可以适当参加竞争激烈的运动项目,通常来说,篮球、排球等项目场上形势多变,紧张激烈,只有冷静沉着地应对,才能取得优势。若能经常在这种激烈的场合中接受考验,遇事就不会过于紧张,更不会惊慌失措,从而给工作和学习带来好处。考虑到老年人的特点,这些比较剧烈的运动还是要慎重选择。
  胆怯型性格的人,游泳、滑冰等项目更适合。“有的人天性胆小,动辄害羞脸红,性格腼腆。这些人应多参加游泳、滑冰等项目,因为这些锻炼项目要求人们不断地克服胆怯心理,以勇敢、无畏的精神去战胜困难,越过障碍。”牛国卫说,胆小的人越锻炼胆子越大,为人处世也就显得从容自然了。有些人性格孤僻,内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往,缺少竞争力,特别是人到老年之后,一些不孤僻的人也变得孤僻了,这些人应该多选择团队运动项目,和一群老伙伴一块进行锻炼,在集体锻炼中,增强自身活力和与人合作精神,适当改变性格。有些人属于多疑型性格,对他人缺乏信任,处理事情不果断,建议选择乒乓球、网球、羽毛球等锻炼项目,这些项目要求运动者头脑冷静、思维敏捷、判断准确、当机立断,长期锻炼将有助于人走出多疑的思维模式。还有的老年人越老越虚荣,遇事好逞强,这些人可以试试难度较大或动作较复杂的运动项目,跑个马拉松或者找实力水平超过自己的对手下棋、打乒乓球或羽毛球等,不断地提醒自己,万万不能骄傲。对于脾气急躁型的人来说,处世不够冷静沉着,易冲动急躁是他们的特点,建议脾气急躁型的人可选择下象棋、打太极拳、练健身气功、长距离散步、游泳等项目。这类活动多属静态、单独的运动,不会带来情绪的过于波动,有助于调节神经功能,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相关附件:
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