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园地 > 学员风采

卢仲勤

来源: 北京老干部大学 作者:
  • 北京老干部学员卢仲勤.jpg
  • 北京老干部学员卢仲勤.jpg

  

  卢仲勤简介

  姓名:卢仲勤

  性别;女

  年龄:82

  职务:离休

  单位:海淀区公共委、中共党员、主治医师

  获奖情况:

  北京市健康老人、北京市孝星、首都社区志愿者之星、首都巾帼志愿者之星、北京市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

  

   

快乐的“大学”生活

  从小我就喜欢唱歌谣,背三字经、百家姓,觉得顺口好记。我还爱看小说,有好的形容词或者句子就用小本子记下来。15岁参加革命后,看到黑板报上写着欢迎大家投稿,我就有想写点什么的冲动。怎奈我小学都没毕业的文化水平,谈何容易?只能根据真人真事写个表扬稿,生拉硬套上几句赞美词,一旦被登出来,心里还美滋滋的。就这样工作40年,写了40年,“大作小作”不断,乐此不疲。从开始写表扬稿到写诗,甚至还自编歌词,套用其他歌的曲调,参加单位组织的文艺演出。

  离休后,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多了,更是写呀写的。而且还不知天高地厚的东投一稿,西寄一篇。2006年我报名参加了北京老干部大学诗词班学习。一入学我才知道自己是插班生,一看讲义便蒙了,一听课更是一头雾水。什么平仄、对仗、韵律、起承转合等等,我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这一年我一篇作业没交,跟不上啊!

  但我不服输。第二年我还报名学诗词,包括唐诗、宋词、元曲、楚辞等课程。张洸老师号召学员写作业,我就硬着头皮写。老师讲什么,我就照猫画虎的练着写什么,讲诗写诗,讲词写词,坚持每周交一篇作业。老师非常负责,像给小学生改卷子那样,用红笔圈点,纠正平仄声,指出合掌等诗病,改错别字,或是画龙点睛的改上几个字,这首诗或词就生动起来。渐渐地我开始摸出些门道,再想想以前投出去的稿子,真有些脸红。认识到从前写的不仅仅是“小儿科”,连顺口溜、打油诗都算不上,纯粹是生编硬造的小玩闹。

  那时我已经年逾古稀,从头一路学来,感觉也很有趣。有时为了一个字,一个平仄,一个词儿,猛然想起,就是睡下也要起来。开灯马上就记到本上,生怕第二天忘了。我想,这大概就是作家常说的写作灵感吧!字典、诗词格律手册是我最经常请教的“辅导员”。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张洸老师介绍我加入了北京诗词学会,有推荐我到北京老干部大学诗词研修小组参加学习。这期间我除了继续按时交作业外,又大着胆向《和平家园报》《社区生活周刊》等报刊投稿,常被刊用。2010年新版红楼梦电视剧热播时,《北京晚报》举办“红楼征联”活动,由专家、学者、名人、明星们出上联,读者应对下联。50集的电视剧共出了25条上联,我又壮着胆儿班门弄斧的试着应对,未曾想竟有三条入选了。从此,我对诗词歌赋、楹联与文学创作更加着迷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北京老干部大学举办学员作品展览时,我有三条楹联,四首词参展。北京诗词学会的内部交流刊物《北京诗苑》和《诗词园地》也登出我的作品。我写的一个中篇小说《演戏》在《北部湾》杂志发表,这更令我兴奋不已。

  2009年年底,当我拿到北京老干部大学颁发的结业证书时,我情不自禁的开怀大笑:“哈哈!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啊!如今,咱也是‘北大’的结业生啦!”当然此“大大”非彼“北大”,但是我多年舞文弄墨、吟诗作赋、朗诵诗歌的梦想。终在北京老干部大学圆了。

  现在我还在学习文史、传统文化等课程,仍然在诗词研修小组学习,我非常珍贵这个机会,因为老学员们都非常羡慕各个研修小组的学员们,戏称研修小组是“研究生班”,学员是“硕士研究生”。不管是戏称还是笑谈,反正我通过十年来的学习,写作水平还是有提高的。

  老有所学,老有所用,我还尝试着编快板,写小品、脱口秀等,并经常参加社区、敬老院活动,与大中小学的学生联欢,诗朗诵的节目都是我自编、自导、自演的。海淀区委干部局每年5月份组织的文艺汇演我都积极参加。《海淀老干部》月刊我也经常投稿,2013年和2014年各有8期刊我的作品。2014年《北京老干部》杂志也刊登了我的一首诗。

  党对我恩重如山,是党把我这童工身的孩子领上革命道路,并培养教育我成长,我学了医、入了党。离休之后又赶上市区两级老干部大学先后建立,开设了绘画、书法、诗词、声乐、计算机课程,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老同志们的关爱。因此我用手中的笔,继续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把感恩的颂歌献给党。

  《尚书》中有“诗言志,歌永言”之说。因此,我把这些年在老干部大学的心路历程略作梳理,并赋词一首,与大家共勉:

  《鹧鸪天·感恩》:谁念桑榆设课堂,无涯学海党开航。诗词歌赋和谐颂,翰墨丹青美景芳。书锦绣,谱华章,复兴伟业志飞翔。发挥余热真诚献,圆梦神州万代昌。

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