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教育的定性定位定格问题
来源: 金陵老年大学 作者: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老年教育学术委员会主任 金陵老年大学副校长 陆剑杰
各位同志,我今天讲的题目是要解决三个问题,叫做“三定”问题,即“定性、定位、定格”。我这里就做一个补充性的报告,因为刚刚张会长针对老龄工作做了一个整体性的讲话,我这里讲的只是一个方面,一个局部。也不能叫做学术报告,可以说是我的一个体会。因为我自己的专业是哲学,从事老年教育时间不长,从事老年教育研究时间更短,我自己还处于学习阶段,只能说以下自己的一些体会,供大家参考,共同探讨。
从1983年山东省建立第一所老年大学开始,已经有了27年历史,取得了很大成绩,这些成绩体现在四个“新”:
第一个“新”,老年教育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项新的事业。我国老年教育的时间非常短,只有27年,迄今为止已经建立了4万多所老年大学和老年学校,其中有4000所叫老年大学,大部分是各级政府与高校开办,3万多所是老年学校,在校学员有430万,如果算上已经毕业的老人,大约有1500万人。也就是说中国老年教育办学27年内,培养了1500万适应现代化生活的老年人,这个成就是不小的。
第二个“新”,老年教育为我党老干部工作开创了新境界。老年教育也为经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老年教育开始是老干部工作,因为当时刚开始改革开放,一大批老干部退休下来,他们有强烈的学习愿望,于是开办了老年大学,因此老年教育是从老干部工作开始的,到现在为止,我们老年大学工作的主要基础仍然是老干部工作,老年教育是老干部工作的一部分。
第三个“新”,老龄事业开拓了新领域。老年人,关键是要快乐健康,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在老年工作指导理念“六老有”里面,我们老年教育包括了“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教”是指实质我们办学,让他们有机会学习。“老有所学”不一定是在学校学习,可以自己学习,这个就是新的领域。
第四个“新”,为我们教育事业开创了新的形态。教育事业中过去没有老年教育,这次中央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下文简称为《纲要》)初稿里面就没有提到老年教育,可见我们老年教育在全党、在整个国家里面的印象是不深的。实际上我们老年大学是从下往上发展起来的,不是中央下号令,而是我们省以下各级主动办起来的,这就为我们教育事业增添了一个新的形式。
这四个 “新”反映了我们老年教育事业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为我们社会的发展,为社会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这个是值得肯定的。
从今天开始,《纲要》见报之后,这个是中共中央第一次在党中央文件中写上了老年教育,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这个文件的下发,使我们老年教育有了新的政策依据。在此之前,老年教育的现状不容客观,我们从事老年教育工作,都存在一个普遍的苦恼,就是缺乏中央支持,推动老年教育步履艰难。是处于这样的状态:一是自发状态,二是多元状态,三是人治状态;第一是自发状态,在全党范围来说,老年教育还是属于自动自发的教育,按照经验思想进行办学,并没有全党自觉性,所以叫做自发状态;第二是多元状态,各省各市都不同的教学模式,五花八门,这是好事,这体现了老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例如我们老年大学的领导体制就多种多样,三种形式,一是全编制,山东省就是正厅级单位,30个编制的,属于全编制,二是没编制的,完全由退休老年人担任,三是半编制的。至今,全国办得最好的老年大学都是无编制的或者半编制的。另外,上级管理部门也比较多元,大多数是老干部局,但也有部分是教育部门主管,苏州跟上海就是,相对来说,教育系统的资源比较好,一个是经费充足,一个是场地宽裕,还有一个就是老龄委管;各地情况不同,老年大学办的好坏也不同,跟所在城市、GDP、跟领导都有关系。现在之所以说老年大学进入新阶段是因为《纲要》把老年教育写了进去,说明中央开始重视,这个全党开始统一意识,单位的各级领导,都要重视老年教育。比如说,南京市委书记和市长原本是不重视这一块的,现在就可以凭借这一中央政策,打着党的旗帜去找他们了,这个是最有利的优势。综上所述,现在老年教育现状是问题不少但是前途光明,“重视老年教育”六个字足够了,多写也无益。其实老年教育所耗资源甚少,但是教育含量高,这样的事业,何乐而不为?这里关于《纲要》的问题,我就讲这些,以上就是个人见解。
一、 老年教育的定性问题
就是老年教育“姓”什么?定性问题是解决老年教育一切问题的前提条件。不论什么人什么事,不了解性质就做不好这件事情。这是毛主席讲的一句话,也是一个普遍的道理。我国很多问题就是因为定性不明确所以解决不好,所以定性问题是一个前提性问题。这次《纲要》的意义在哪里呢?我认为,首先为老年教育定性了:老年教育是教育。所以才纳入了国家的教育发展纲要中,定性问题也就不应该再有争论了。因为之前文化部也管一些,但是文化部一管,那就不是老年教育,就是文化的一部分,现在中央文件一出,文化部就应该担当辅助部分的工作了,而不是主管部门。所以这个文件第一个解决的问题就是老年教育的定性问题。关于定性问题,之前有三种说法。第一个是老年问题姓“教”,教育的教;第二个说法是姓“文”,文化的文,认为老年教育就是文化活动:吹拉弹唱,琴棋书画;老年教育是有文化性质,但是更是一种教育,教育就是通过互动来传达知识文化,教育本身就包含文化的概念,但是不能等同为文化,这里的文化是指狭义文化,因为广义文化什么都可以包含。还有一种说法,老年教育姓“老”,这里的教育是为老年人服务的,就像老干部工作是老龄工作的一部分,只要老年人能学到东西,学得开心,那么目的就达到了。教育成果怎样,不是老龄工作关注的问题,因为他没有条件也没有资源搞好老年教育。岳瑛同志有一个说法,老年教育姓“教”,名“文”,字“老”,就是老年教育跟这三个方面都有很密切关系,但是最根本的性质是教育工作。这个就是一个长久以来的争论。那么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争论呢?我就这么一个说法,老年教育的基本性质是教育,这里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证:
(一)看教育定义。看老年教育的概念是否符合教育的定义。教育的含义有广狭之分: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一切增进知识、技能甚至健康以及形成和改变人们的思想意识的过程,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向受教育者施加有计划、有组织的思想,使受教育者发生意识变化的过程。这就是说是学校教育,有老师在,有学生在。我们老年教育不论从广义上还是狭义上都完全符合定义,应隶属于教育,一切否定其教育性的言论都缺乏根据。
(二)看教育活动。我们实际教育活动跟普通院校没有什么差别,有教学大纲,也有独立教材,也有讲课提纲,课程计划,考核等等,当然跟学历教育还是有些小区别,但是本质上是相同的。
(三)看教育成果。看我们办学的成果,是不是改变老年人改变了某些思想意识或者健康状态。我们学术委员会最近搞了一个项目,确定全国七所高校为理论研究基地,其中之一就是老年干部大学,然后七校联合做了一个7000人的问卷调查,其中有个问题是“你在学校学到了什么”,所有人都回答了,学有所获,并非一无所得。其中说“学到知识”的人占了70.1%,“丰富生活”的占到75.5%,“身体健康”的有55.7%,“有所作为”的占到22.2%,还有很多同志说“重新融入生活”、“提高了生活品质”、“陶冶情操”等等。这些都充分证明了我们的教育成果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所以我们看定义、看活动、看成果,这三个都证明我们是在办教育,既然办教育就要按照教育的理念和规律办,因为基本性质就是教育。文化和老龄工作方面包括老干部工作都是功能性的,因为教育有了成果才是做好了老干部工作,发挥了作用,不是说教育本身就是老干部工作,而是通过老干部工作促进老干部工作的提高,帮助老干部愉快地度过晚年生活。所以这里涉及到“康乐”到底是不是核心理念,关键在于怎么康乐,通过受教育才康乐,离开教育就话不投机了,一切都是发源于教育。所以办好教育是基础的,其他工作都是帮助这一主题。这个就是我想讲的定性问题,正好也是《纲要》提出来的结果。今天我们很高兴,终于姓“教”了,以前姓什么都不知道,现在跟教育部要资源都有了政策依据。
二、 老年教育的定位问题
定性问题之后就是定位问题,老年教育的位置在什么地方?大部分文件都是定位为老干部工作的一部分。老干部工作本身在党委工作里面也比较边缘化,不是处于核心位置,这点是我的第一个看法。
根据定性的结果我们应当怎么定位呢?我们老年教育不是单一定位,刚刚我们提到定性的三个争论,可以从这个角度进行界定,有三个定位。
第一个教育定位。这里包括三个原则:一是终身教育原则,老年教育是教育,按照《纲要》所阐述的,是国家继续教育工作的一部分,是国家终身教育体系最后阶段和形成标志,没有老年教育就谈不上终身教育。老年教育属于继续教育,继续教育又从属于终身教育,逻辑是这样的。从这个角度出发,首先,终身教育是个理念,不是一个实体,打破了传统的学习定义和年龄界限,打破了工作阶段和退休阶段的界限,所有的过程都是教育的一部分,在校不在校,退休不退休都在终身教育里面。通过这个理念来指导整个教育工作,这是一个指导思想。二是全纳教育原则;老年教育和终身教育理念也是一个实践原则,终身教育原则与过去的基础教育原则不同,属于全纳教育,应当把所有人囊括在内,除非他不具备学习条件。三是个人本位原则。什么叫个人本本位?举个例子,我们说为社会服务,社会是主体,人是为社会服务,这个就叫做社会本位。但是在老年教育当中,不是社会本位,而是个人本位,帮助每一个人思想意识进行发展。还有生命教育,我们这次现代化课题组也对这一方面做了一个梳理,梳理得很好,这里时间问题不详细讲了。这三个原则在继续教育里面,很难做到,比如说全纳教育,目前九年义务教育就是全纳教育,到了大学就无法全纳教育了,老年学校就更难了。现在我们学校强调培养健康的接班人,为社会为国家作出贡献,但是终身教育是截然不同的理念,强调为个人。终身教育不是一个实体,但是却是一套体系,今天看《纲要》里面说终身教育一共有六个板块,一是继续教育,二是深造教育,三是社区教育,四是开放大学,五是自学考试,六是全系立交。六个方面构成终身教育体系。
第二,老龄工作定位。老年教育就是老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老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老龄委和组织部都对老龄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第三,文化定位。老年教育确实包含了文化属性,但是主要活动不能归文化部主管,资源配置紧张,容易乱套,也不方便管理,当然,文化部可以主办一些文艺汇演,老年大学的全国性大展,这种文化部可以搞。这个是第三个视角定位。
老年教育定位可以从教育系统,也可以从老干部系统,还有文化系统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个是第三个看法。
第三个看法是从基本定位的角度,从教育的定位还要进一步高要求定位,这里要分清基本性和伴生性,老年教育的基本定位是教育性,老龄工作和文化性质都是伴生性的,这点要区分开来。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中国老年教育发展27年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什么?是党的老干部工作,老干部工作从兴起到现在,如果没有老干部系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老干部工作。但是在之后的一段日子,中国老年教育的基础将逐渐转移到国家的终身教育事业,逐渐转变为教育部主管,这个过程可能还很长,但是有这个趋势。还有一个是管理和统计问题,老年教育定位在哪里能实现更为有效的管理和统计,我个人认为教育部最为适合。老干部工作可以做得很好,但是很难要求他们按照教育家的思维来管理老年教育,还有管理有难度,如省市级的老干部大学有老干局管,但是到了县区甚至乡镇还让老干局管就不合理了,这里就出现管理漏洞。也就是说老龄委管、老干部局管都不够到位,只有教育系统才能更为全面的纳入老年教育,更好的实现管理统计工作等。另外一个是对于任何领导而言,教育事业都是头等大事,纳入教育体系能更好的引起上级领导的重视。所以这个是从统一性、有效性以及学校的办学效果考虑的结果,这是就是定位问题。
三、 老年教育的定格问题
定格指的是规格问题,包括质和量两个方面,需要量化的概念。这点我们老年大学教育现代化课题组也对现代化作出了评估标准,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格才能成为现代化。
首先必须要有先进思想,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要求。这个就是我们中国老年大学定格的问题。
第二是老年教育的建设目标是要实现现代化和规范化。逐步实现现代化,这次课题组提出五句话,记不太全,大致是这样:老年大学教育现代化的前提是教育思想现代化;老年大学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是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现代化;老年大学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课程设置;老年大学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是师资队伍建设;老年大学教育现代化的保障是现代化的管理;这个是整个老年大学教育现代化的内部结构。我们老年教育的“格”就是要实现规范化和现代化。
第三个是按照教育的规律去办好老年大学,提高教学质量。这个是第三个特点,说到底还是要符合教学规律去保证老年教育的质量。
第四个要培养一支有先进教育思想的校长队伍或者干部队伍。我认为应该从这四个方面去考量老年教育的定格问题。另外还有一个规模的问题,老年教育现代化存在着一个规模问题,党和国家也在考虑这个问题,量上的规模应当是这样,老年教育应当在全国省、地、县、乡村形成一个普及网络,深入到基层。这是一个规格上的要求。还有一个,受教育率应当提高到15-20%左右,因为之前所做的调查中,老年人中约有19-21%的比例有就读老年大学的意愿。这个就是定格的量化的几个基本要求。
最后讲一下达到这个条件的途径,老年学术委员会已经有两个课题,也就是规范化和现代化这两个课题,老年教育从定性定位一直达到定格的要求,没有其他途径,只有积极促进老年大学教育的规范化和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初稿都已经写出,已经结题,不久之后作品就可以跟大家见面,推向老年教育界和广大的老年干部,甚至翻译成英文推向国外。昨天座谈会也提到现代化课题达到了什么水平?第一,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因为这个课题之前没有人研究过,我们走在时代的前列,由广州老年干部大学牵头,李善培同志任组长,绝对先进。第二个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至少在某些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个就需要外国学者来评判了。这个我很支持翻译成英文推向国外,具有很大的国际意义,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之一。所以就把我们老年教育定格为办好老年大学,这个办好说明是通过努力达到了一定的规格和量上的普及等。总的来说,《纲要》初稿没有写进老年教育是个很大的遗憾,但是经过努力,在最后的定稿中将老年教育写进去是对我们老年教育很大的鼓励,值得庆贺。以上就是我今天的演讲。谢谢大家!
-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