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研究 > 老年教育

发扬“一种精神” 强化“三个意识” 做好行政后勤服务工作

来源: 东城老年大学 作者: 杨建国

  2015年我们将迎来东城老年大学建校30周年,在这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无不深感区委、区政府的关心重视,无不深感老领导、老同志多年来辛勤的付出,无不深感学校今天的发展成就。作为学校行政后勤工作的负责人,在新形势下,如何面对老年人学习日益突出的需求和推进学校规范化管理的新要求,继续把东城老年大学办的更好,紧紧团结在校长周围,发扬“一种精神”,强化“三个意识”至关重要。

一、情系老年教育 发扬团结协作的奉献精神

  东城老年大学是我区一批情系党的教育事业,适应老龄社会发展需求,甘于奉献的老领导、老同志,艰苦创业兴办起来的。历经30年的发展,在历届区委、区政府关心重视和各有关单位支持帮助下,老年大学从无固定校舍,无资金保证、无办公场所到现在古香古色的固定校舍,现代一流的办公教学设备和相对配套的师资管理队伍,并形成了有东城特色的老年教育工作体系和办学格局,成为东城和首都广大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重要阵地和老年教育对外开放交流的窗口。成绩斐然、名声显赫,无不凸显我们的老领导、老同志情系老年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这也是我们继续办好东城老年大学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退休以后,有幸来到东城老年大学这个集体,和老领导、老同志们一起学习工作,继续为东城的老年教育事业做点工作,是我们退休生活的一大乐事。学习和弘扬老领导、老同志忠诚、执着、奉献党的老年教育事业的拼搏精神,自觉地服从服务学校工作大局,珍视友谊,珍惜光阴,任劳任怨地做好每一件事情,才能无愧于时代的要求,让老领导放心,让老同志们满意。

二、关爱教师学员 强化恪尽职守的服务意识

  教师和学员是学校的主人,是办好学校的主体。学校的行政后勤管理工作,其本质就是为教师和学员服务,为学校工作大局保驾护航。以教学为中心,把尊师重教、崇智尚学传统美德切实体现在学校各项工作之中,关键在于强化服务意识,讲究服务艺术,提高服务水平。

  关爱教师和学员,首先是尊重每一位教师和每一名学员的主人翁地位,就是要尊重他们的民主权利,尊重他们的付出,充分发挥他们在学校发展中的主体作用,积极营造温馨和谐的校园氛围。其次是关心教师和学员的工作、学习,关心他们的健康,要把他们作为自己的长辈来对待,和他们交知心朋友,尽职尽责及时地帮助每一位教师和每一位学员解决学习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再是要以教师、学员满意为标准,做好各项服务,急其所急,想其所想,解其之难,真诚做到热心、耐心、细心。热心是一种感情,耐心是一种态度,细心是一种方法。通过我们诚挚的服务,使每一位教师、学员感受学校的亲切感、亲情感、自豪感。

  关爱教师和学员,不仅需要感情的投入,更需要专业的技能。随着学校电教化、网络化进程,办公,教学设备的更新换代以及“办文准确、办会严谨、办事高效”和推进科学规范管理的要求,都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学习,提高专业服务能力。要大力提倡“专业”、“极致”之风,“专业”就是具备干一行学一行精一行的技能,做各项管理的行家里手。“极致”就是自我追求的最高标准,达到的最好效果。

三、严格遵章守纪 强化勤俭廉洁的自律意识

  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管理制度既是30年来学校发展实践的科学总结,又是推进学校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学校行政后勤管理在学校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既是学校教学工作得以常态运行的保证,同时也是学校与社会联系和沟通的纽带。因此,学校行政后勤管理必须在规章制度内良性运行。

  行政后勤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加强行政后勤管理,一是要把校园安全和人员安全放在首位,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要时时绷紧安全这根弦,及时发现消除事故隐患。二是注重勤俭节约、杜绝浪费,处处精打细算,发挥资产最大效益。三是后勤工作花钱管物,一定要自爱自律,事事阳光操作,时时置于制度、领导和同事的监督,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四、遵循客观规律 强化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学校各项工作不断发展的灵魂。东城老年大学行政后勤管理服务的创新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从老年人学习的特殊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教学管理服务性的客观规律出发,以服务教学为己任,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和管理服务的新路子、新方法,在人员管理、资产管理、设备管理等方面有新作为、新突破,要向管理要效益,以管理求发展,更好地为学校各项工作保驾护航。

  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指出:“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通过我们的努力,办好东城老年大学,不断满足更多老年人求知求学的渴望,让更多的老年人梦想成真,为老年教育这项夕阳工程、朝阳事业不断做出新贡献。

 

相关附件:
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